
鵜鶘怎么讀
[tí hú]
鵜鶘怎么讀
鵜鶘,讀音tí hú,是一種大型的游禽,屬鵜形目鵜鶘科,又叫塘鵝。在世界上共有8種,大多分布在歐洲、亞洲、非洲等地。鵜鶘的嘴長30多厘米,大皮囊是下嘴殼與皮膚相連接形成的,可以自由伸縮,是它們存儲食物的地方。它的身長150厘米左右,全身長有密而短的羽毛,羽毛為桃紅色或淺灰褐色。尾羽跟部有個***的油脂腺,能夠分泌大量的油脂。鵜鶘是什么
鵜形目(Pelecaniformes)鵜鶘科(Pelecanidae)鵜鶘屬(Pelecanus)8種水禽的統稱。特征為大而具有彈性的喉囊。棲息于全世界許多地區的湖泊、河流和海濱。某些種體長可達180cm(70吋 ),翅展可達3公尺(10呎),體重可達13kg(30磅),是現存鳥類中個體最大者之一。
鵜鶘用像小撈網似的大喉囊捕魚而食。鵜鶘不是用喉囊儲存魚,而是立即把魚吞下。
每窩通常產1~4枚卵,卵呈藍白色,產在由樹枝構成的巢中,孵化期約1個月。幼雛將嘴伸進親鳥的食道取食親鳥回吐的食物,3~4歲成熟。鵜鶘在陸上動作很笨拙,但飛翔姿勢優美。通常成小群飛行,在高空翱翔并經常一齊拍動翅膀。兩性外形相似,但雄鳥稍大。